
认证入库荣誉证书

受国家知识版权保护
“中国传承人”荣誉徽章
姓名:韩加秀
性别:女
籍贯: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
出生:1975年02月
单位:大唐女儿村媚娘山庄
工作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
类别:食品制作技艺
成果:媚娘小笼包传统制作技艺
收录单位: 传承人网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
简介:韩加秀,生于1975年2月,女皇故里广元利州区人。16岁开始外出打工学徒,在学徒中刻苦学习、起早贪黑,经历了600多天苦练技艺,终于从老师傅手中学到了面食的精湛传统制作技艺。后便承包了老师傅的面店,开始主要经营售卖女皇故里特色传统名小吃“女皇凉面”。近年,又开始经营制作“则天小笼包”,其制作的小笼包更是一绝,里馅肥瘦均匀,包子皮薄厚适中,食客纷纷为其点赞!
传承渊源:
“女皇帝与肉包子美食”千秋一女当武则天诞生在广元,女皇蒸凉面是武则天小时在古利州最喜爱的川北广元风味小吃,特别盛夏时节,几乎家家户户都煮了香喷喷的绿豆稀饭或是风味独特的酸菜豆花稀饭下女皇蒸凉面,这个爱好一直传到女皇宫中,这是古利州路人皆知的。可是鲜为人知的媚娘小吃,看到有的人吃稀饭下馒头时,常为把肉夹在馒吃很不方便,她说把肉包在馒头内,又省事又好吃又多方便,就这样从“媚娘山庄”则天坝一直传到利州和各地,馒头和面时就包肉,包菜包肉末,就成为包子至今包子还沾上红油,这就是包子起源于唐代,在巴蜀古利州最早的和最有影响的民间传说。
小笼包的历史可上溯至北宋,尚有类似的"灌汤包子"流传至今。
现代形式的小笼包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常州府,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鲜,无锡味甜,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传扬。近代江南小笼包真正成形的历史已很难考证,但普遍认为现代小笼包与北宋时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汤包子"有着传承上的渊源关系,在靖康之变后由北宋皇室南迁时带入江南后演变而来,与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灌汤包子系出同门,千百年来传承一直没有断绝,并在各地得到了创新和发扬。常州万华茶楼在清代道光年间的"加蟹小笼馒头",上海南翔镇的黄明贤在1871年创制的"南翔小笼馒头",包括清代光绪年间流行于无锡惠山秦园一带的无锡民间小笼馒头,及开封、天津等地近代创制的小笼包,都各具特色。江南一带的常州、无锡、上海、南京、杭州、芜湖等地都有着悠久的小笼包烹饪历史,现存着不少以小笼包为特色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