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7位“小林仙森古法养殖技艺”传承人林紫璇成功入库《传承人才智库》
来源:中传网 | 作者:郑垚 | 发布时间: 2019-10-26 | 3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承人网讯:2019年8月7日,经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委会召开专家组评审会议,一致认同四川省大邑是林紫璇同志申报的“小林仙森古法养殖技艺”具有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价值,并向中国传承人网、中国乡土文化网《中国传承·人才智库》推荐入库。经审核完全符合入库标准,准许入库,授予受国家知识版权保护的非遗和传统文化《中国传承·人才智库》认证入库荣誉证书和“中国传承人”荣誉徽章。


认证入库荣誉证书


受国家知识版权保护
“中国传承人”荣誉徽章

       据了解,林紫璇,1998年9月出生于凉山州甘洛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大自然赋予这里人们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百姓靠勤劳的双手与代代相传的“独家技艺”养活一代代的后人,后人又将这些技能技巧发扬光大,成为山里乡间的人们谋生成长的看家本领。山里依山而建的鸡舍掩映在竹林溪边,放养山林的鸡苗世代繁衍,成群的母鸡呵护着小鸡长大,让它们在松林下嬉戏,竹丛中穿梭,果树旁休憩,自小食五谷饮山泉尝百草。鸡群产生的肥料回归大地,没有了杂草丛生,替而代之的是茂密的山林风光。与自然互不打扰又休戚相关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殖农民的辛苦汗水换回了新鲜的鸡蛋和营养丰富的鸡肉,还有安定的生活。如今,林紫璇沿袭着凉山古老传统在成都大邑搞起家禽养殖。





        祖辈传承下来的养殖技艺在林紫璇这一代,通过养殖科学技术不断积累和沉淀,精选了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五黑鸡、黄桷地凤、血毛土鸡、麻鸭、灰鹅等多个品种家禽近万羽。通过母群自然孵化、户外散养,并以农村的粗粮和边角余料喂养,在常规疾病防疫中用纯自然的古老方式,就地取材采摘野生藿香、鱼腥草、薄荷对日常禽类病如胀气、感冒、清热解毒等疾病的预防、治疗上自成体系。严格把关喂养时间,以时间换品质的原则(喂养时间:公鸡不低于8个月,母鸡不低于24月)始终坚守以最原始的喂养模式,保持禽类原有的天然野性,在自然淘汰中提升鸡群的免疫力,从而杜绝农药与抗炎药物的残留。最大限度的保持鸡肉的风味与健康的品质,坚持奉献出最原始、最纯粹味道给消费者。林紫璇始终坚守以最古老的喂养模式,坚持奉献出最原始、最纯粹味道给消费者,带他们一道寻回儿时的记忆。
  • 留言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