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526位“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承人黄同生成功入库《中国传承·人才智库》
来源: | 作者:徐晓英 | 发布时间: 2021-03-18 | 1753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承人网讯::2021年3月18日,经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委会召开专家组评审会议,一致认同福建省泉州市黄同生同志申报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具有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价值,准许入库《传承人才智库》。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的晋江、宁德、泉州(福建东南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等地的一种古老地方传统技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以樟、松、杉木为主要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术,为使船体结构更加牢固,舱与舱之间相互独立进而形成密封不透水的制造结构,并在师傅头(闽南地区对主持造船工匠的尊称)的指挥下,由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的一项工艺繁复的帆船制造技艺。利用此技艺建造的福船(当年主要在福建沿海一带航行,故又称福船)是中国古代四大海船之一。福船的水密隔舱技术也被誉为人类航运史的伟大发明。18世纪末,水密隔舱技术传到欧洲,很快被当地造船厂奉为圭臬,并被整个行业采用。如今,无论是载重数十万吨的巨轮,还是深海作业的核潜艇,船体的内部结构无一不是采用的水密隔舱技术。2008年6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推动世界造船技术向前迈进的伟大技艺,正是历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据了解,黄同生生于1962年10月,福建省泉州市人,泉州黄氏造船世家第二十三代传人。据黄氏家谱记载:黄氏家族从宋代开始造船,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及郑成功收复台湾所搭乘的船只均出自于黄同生祖先之手。到了近现代,超级工匠精神早已注入黄家血脉,匠心独具的技艺传承生生不息,直到今天。

       
       

        还在牙牙学语之年,父亲造船时凿、钉、磨、锤发出的敲击声变成了小同生悦耳的催眠曲,童年时期心爱的玩具就是父亲造船时所使用的工具。13岁那年,黄同生就迫不及待地跟随爷爷、父亲、叔叔学习造船技艺,随着手上身上新旧伤疤的交替,他的本领日渐增强,35岁那年,他终于能继承父亲衣钵,扛下黄家传承大任,独自造船了。
  • 留言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