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564位“非遗浑天仪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敏成功入库《中国传承·人才智库》
来源:传承人网 | 作者:晓敏 | 发布时间: 2021-05-13 | 1148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承人网:2021年5月13日,经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委会审核,一致认为江苏省南通市吴敏同志申报的“非遗浑天仪制作技艺”具有传承价值,符合申报条件,准许入库传承人网《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并授权使用受知识产权局保护的“中国传承人及图案”牌证。







      浑天仪简称浑仪,有着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古代用来测定星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的仪器。它由三层同心圆环组成,外层为三道固定不变的圆环,称为六合仪是用来固定浑仪的安装方位,中层为四道圆环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三辰仪,可在六合仪内绕轴转动,主要是用以标示星辰在天文坐标中的位置,内层为一个平行双环,中间夹装一个方形窥管,可绕双环圆心任意转动,称为四游仪,它相当于现代的天文望远镜,通过窥视,可以瞄准天上掉星辰。浑仪的环绕赤道装显中的坐标系在航海中起着定方向定位置的作用,不迷失。因此从古到今在中国航海及世界航海史上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据了解,吴敏,男,1962年8月,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80年毕业于江苏省商业技术学校化工工艺专业,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经贸管理专业,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文化产业研修班,2013年进修班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产业班。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成功复制国内首台1比1的大型浑天仪,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艺术展展出,引起国内外轰动,新华网、人民网、中华网等五十多家媒体报道。央视《小浑仪大智慧 舞动城市的风格》、央视纪录片《颠沛的国宝-浑天仪》的主创人,现任江苏省南通科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传委文化服务(上海)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技艺大师,浑天仪学者、研究员、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理事、迪拜世博会中国艺术展览部执行长,《时间雕塑-日晷仪》作者、《中国时间雕塑主题园》总策划。90年代起师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王德昌教授,研究集艺术与科技的一百多台日晷等时间雕塑。城市雕塑创新的“时间雕塑”倡导者。



      复制浑天仪既在工艺上是一个非常复制的过程,吴敏集合团队在工艺方面得到很多的创新,以前的工艺是印拓的方式,现在在复制的过程中用印拓和现代的扫描的相结合方法,先做出木模,然后在铸造出来,这样更准确地十全十美的复制出来,目前市面的浑天仪都是雕塑的形式,而吴敏复制的浑天仪不但在工艺美术方面很精美外,在科学技术在浑天仪上面也达到成功的复制,还能观测日、月、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演示一年四季的变化,复制的浑天仪在艺术与科学得到的完全的发挥。除了浑天仪外,吴敏还复制了简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象限仪、地平经纬仪、等二十多件古代天文仪器。
  • 留言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