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2位“以类草堂传拓技艺”传承人王丰年成功入库《中国传承·人才智库》
来源:传承人网 | 作者:晓敏 | 发布时间: 2022-08-01 | 15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承人网:2022年8月2日,经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审核,认为山东省莱州市王丰年同志申报的“以类草堂传拓技艺”具有传承价值,符合申报条件,准许入库传承人网《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并授权使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传承人及图”。






         据了解,王丰年, 号文峰山下、优游山人,原籍山东莱州,陶艺家、工艺美术师、王家古法柴烧窑传承人。王丰年自幼习画,1999年入天津美院进修雕塑,2000年考入北京东方文化艺术学院环艺系,先后师从环艺泰斗潘吾华、著名艺术家闻立鹏(闻一多之子)、三大构成创始人辛华泉等多名艺术前辈。



        传拓技艺由来已久,早在《隋书·经籍志一》中便有记载,“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就“传拓”一词出现。


        历史在创造、泯灭、新生的进程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古人在彩陶上的画符、甲骨上的刻字、摩崖上的石刻,包括墓志、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图案、画像石等只能是留存给后人,但是很难流传与流通,随着造纸术的出现,传拓也就逐渐成为人们“古碣凭人拓”的技艺,目前人们所见到的字帖就是先人们的智慧,让后人能持拓临帖,并便于流传流通,这也促使了传拓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一件好的摩崖石刻、木刻等碑帖或拓片作品,不但要有好的书法家,还需要有好的雕刻家,不但要有好的雕刻家还要有好的传统师傅去专业拓印,三者心有灵犀的默契才能把好的石刻或碑刻木刻作品呈现其精彩,最终才能有传世的传拓艺术作品。


        以类草堂,是王丰年工作室的名称,其寓意取自《战国策·齐策三》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于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用工作室的名字来命名传承项目,也是为了能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把这一古老而智慧的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以类草堂传统技艺,在继承先人古法传拓技艺的基础之上又融入了现代文化的元素,不断研究揣摹古人的智慧,又临古而不泥古,加上几十年来的书法绘画功底和雕刻技术,从选材入手,选用不同材质为载体去进行雕刻,木材、石材、陶瓷、金属等做到因材施法、因材构图,去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不同材质的载体,拓本需要的拓药、纸张、拓包、油墨等,各种工具与原料也是由以类草堂多年研发、配伍出来的,这也是以类草堂传拓技艺的核心技术因素。

  • 留言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