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网:2022年12月12日,经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审核,认为福建省厦门市林拱同志申报的“蒜蓉枝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具有传承价值,符合申报条件,准许入库传承人网《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并授权使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传承人及图”牌证。



据了解,林拱是蒜蓉枝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父亲林怀庆手把手的传教中,让他走上了传统手工“蒜蓉枝〞的制作生涯。顾客的舌尖是最好的考官,为了做好“蒜蓉枝”林拱深入顾客群中调查了解,总结经验与教训,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配方和工艺,最终做出了又酥又脆又香的蒜蓉枝。

传统手工“蒜蓉枝”又名索仔股(闽南语)。逢年过节,闽南人家中都会准备一些蒜蓉枝当茶配来招待亲朋好友。翔安红发“蒜蓉枝”传承于晚清时期,祖辈林荣涵1883年(第一代),传承其子林友苞1908年(第二代),孙子林怀庆1930年(第三代),曾孙林拱1966年(第四代)至今有100多年历史。祖辈林荣涵研制了乡土食品了“蒜蓉枝”当时就小有名气,挑担走街串巷叫卖,深受百姓欢迎。第二代,祖辈林友苞,民国年间继承其父传承传统手工蒜蓉枝,并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代,父辈林怀庆,从小受其父的影响,认真学习传统手工“蒜蓉枝”制做工艺,全面掌握了整套制作技术。但由于历史原因,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传统手工“蒜蓉枝”个体商业,几乎取缔停业,为了不让传统手工蒜蓉枝制作技艺失传,每逢过年过节,在自己家中和邻居一起制作少许产品自己品偿,从而保持传统手工“蒜蓉枝”制作手艺的传承。第四代,林拱在父辈的影响下,耳闻目睹蒜蓉枝制作过程并认真学习。


传统的工艺流程:原料验收——配料——和面——发酵——手工搓条成型——油炸——挂霜——冷却——灭菌包装——装箱——成品。林拱制作的蒜蓉枝吃起来香甜酥脆,蒜蓉味道纯正。二十几年的经验让林拱在经营闽南小吃方面,不但用心,而且懂得创新,现在,他的产品不仅热销于厦门地区,还畅销至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同时红发生产的“蒜蓉枝”荣获厦门《闽台十佳伴手礼》、厦门市翔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


林拱近期将受邀参加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举办的隆重授牌仪式,凡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均可以申报入库!(传承人网 晓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