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传承·人才智库】编号[ZXW00548]卢洪华•类别•育种技术•湖北省
来源:传承人网 | 作者:晓敏 | 发布时间: 2021-04-19 | 14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姓 名:卢洪华

性 别:男
民 族:汉 族
出 生:1965年1月7日
籍 贯:湖北省武汉市
类 别:育种技术
成 果: 中华籽粒苋育种技术

单 位:和谐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

工作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49号

收录单位:传承人网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 

简 介:卢洪华,男,生于1965年1月,江西省修水县人,1984年移居湖北武汉。“中华籽粒苋育种技术”传承人。师承中国籽粒苋泰斗孙鸿良博士。地道农民出身,从小特别喜爱吃苋菜种苋菜,从2005年—2020年历经15年从事籽粒苋系列品种研究,反复提纯复壮驯化,最后探索出“一种细菌诱导轮回杂交籽粒苋育种技术”取得成功。传承育种学徒20多人,杂交繁育的籽粒苋品种,能内外长出“气生根”,因有“气生根”从而促进籽粒苋的生长,出苗率达98/以上。茎粗5—7厘米,叶片70—100片、叶片长54厘米,宽24厘米。高度3.8—6.2米。种子千粒重达到0.9—1.06克。能达到茎粗叶阔、叶多肥厚、株高且抗倒伏的效果。而且结穗整齐,籽实饱满粗壮,蛋白质明显提高。
籽粒苋学名:千穗谷,在我国5000多年前就有记载。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农业农作物品种,由于其抗干旱、耐贫瘠、病虫害少,又是粮、饲、菜、观赏多用型作物。过去由于未注意选育,我国籽粒苋品种大多退化严重。传统品种开枝快、结穗早,长不高,造成产量低下,在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技术上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致使籽粒苋不能产业化。
      中华籽粒苋是一种新型的一年生粮食、饲料兼用作物,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亩产可达15—20吨以上,籽实产量800—1000斤)、营养价值高且成分均衡(其叶片含蛋白质 32%以上,籽粒含蛋白质18%以上,还具有保健功能)、抗逆性强(抗旱、耐盐碱、耐热、耐土壤贫瘠等)、适应性广等优点,全国播种面积达到了50多万亩。因此,被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人类“未来谷物” 和“功能食品”,可作为一种新型粮食或蛋白饲料作物加以推广。
   “中华籽粒苋育种技术”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基本理念,改变传统籽粒苋的种植方式,从种子提纯培育、育种、播种与田间管理到机械化收割、贮存,逐步建立起一个籽粒苋高产稳产、良性循环、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体系,实现了“以草代粮”的目标,可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使用轮回杂交育种技术,培育了新型籽粒苋品种。研发了种衣技术,解决了籽粒苋种子小而不易播种、幼苗期易被虫害等问题。达到了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标准,提高了生产效率。规范了籽粒苋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管理。将籽粒粉及鲜茎叶纳入猪、鸡、牛、羊、水产等饲料配方, 可节省饲用粮食 30—45。经多家养殖用户在河南、山东、海南、湖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使用,效果良好。该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应用前景广阔。为落实乡村振兴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将产生深远影响。 
   卢洪华荣获“湖北省2019年民营经济领军企业”、“湖北省2019年民营经济领军人物”奖。研究的籽粒苋评为“第十六届中国农博会—金奖农产品”。“新型籽粒苋综合高值开发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中国战略学发展研究,科技成果评价为“国内领先”。

 工作图片: 

                       

























































入库时间:2021年4月19日
声明:以上资料已由申报人承诺真实,如有虚假,由申报人承担全部责任

注明:版权归属为本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申明:本大数据库收录的传承人仅代表他本人从事这个领域的文化或技艺的传承,是一种荣誉,而不代表其技艺水平的高低,经营是否合法,以上内容资料均由申报人提供和真实性的确认,一切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