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考察温江和林村“非遗文化传承村”项目
来源:传承人网 | 作者:晓敏 | 发布时间: 2021-05-11 | 1928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人网:近日,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主任潘辉、执行主任郑垚,四川省乡土文化艺术促进会总策划石谷一行受邀请来到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进行考察。和林村党总支部书记黄秀、万春镇民生服务办公室刘佳威、和林村文化站胡强全程陪同了此次考察。此次考察工作的目的旨在研讨将和林村升级打造成为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村,深入挖掘和林村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据了解,和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2012年12月获”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附近有国色天香、芙蓉古城等旅游景点,交通便利、空气清新。温江当地特产九星大蒜,稻田享誉中外。








        潘辉主任就对如何打造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村、人才培训中心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在和林村里开展传承人一对一的培训工作,将传承技术教授给村民们,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传承人之家”可将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进行销售,也可以让有意愿的人参与到自己制作文化产品中,让更多的人有参与感与成就感。
        二是让传承人及其他的产品可以直接入驻和林村成立“中国传承人工作室”,直接由传承人教授非遗手工艺,这样既可以充分展示传承人精湛的手艺,也可以丰富其他人的业余生活。
        三是打造一个“赶集文化”,让大家相互交流文化、传播文化、交易产品,并面向全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美食节、陶艺节等等,目的是把和林村的传承人基地在全国范围打响。
        四是在和林村建立一个非遗文化特产的线下、线上商城,既解决文化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让大家可以将喜爱的产品、文化、技艺分享给身边的人,传递到社会各界。
        五是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提供策划、执行与经营,提供平台,不同传承人的师资力量;提供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的"中国传承人"和"传承产品"两个荣誉品牌;提供各媒体网站的宣传推广工作等等。为和林村打造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村、人才培训中心提供坚实的基础。
        黄书记表示,下一步和林村将抓紧向上万春镇党委汇报,和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进行具体的工作对接,尽快落实实施方案,携手将和林村打造成享誉全省甚至全国的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村。





        文化需要继承,需要交融,更需要发展,要知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那么将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让更多人学习,将传承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从而带动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非常必要了。此次合作成功的实施将是把握时代脉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土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次成功呈现。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言,发展乡土文化是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打造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村、乡村人才技艺培训中心可以加快其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更多的文化爱好者不受制约的参加到队伍中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同时还能带动地方旅游业,刺激乡村经济的大发展。








附录: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简介


        中国传承人大数库中心依托传承人网打造的《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大数据库,由中国文联民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业务主管。目前已收录入库全国(全球)各地各类传统技艺、工艺、技术、技能传承人近600多人。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面向全国(全球)入库收录各地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传统行业的具有传承本领的从业者,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中国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大数据库,为全国(全球)各地优秀的传承人事业发展赋能,为其提供一个推广、宣传、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专为优秀的传承人树立社会公众形象,提升自身价值, 展现风采,品牌包装的专门平台。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其核心是聚集全民族爱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儿女,唤起普天下中国人大众参与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人人都来做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代言人,做中国传承人,从而掀起全国上下人人弘扬、人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格局,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统领中华儿女的灵魂,使其更具有家国情怀的责任与担当,永远记住乡土乡情乡愁,并用千年礼仪之邦大中华民族文化,去花开“一带一路”,唤起国际友人热爱之,以中国文化影响全球文化!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的建立,属于抢救保护的性质,其宗旨和目的是为了弥补我国目前在评定非遗名录和传承人中存在的盲区和短板问题,特别是大数据库将抢救保护与传承的文化事象、文化传承人的内涵与外延扩大后,使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抢救保护和弘扬。同时,也得到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使更多的文化爱好者不受制约的参加到本智库的队伍中来,为扩充我国传统文化准传承人群体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所做的这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政府相关部门排忧解难,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业。
        凡入库《中国传承•人才智库》的传承人,均称为中国传承人,并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自主品牌荣誉,其概念是指中国及全球华人华侨全民参与传承、传播、弘扬、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技能、技术、记忆类的统称,具有普世性、独特性、唯一性、濒危性。只要传承人在其传统领域内,拥有独特的传承本领,愿意毫无保留的将其传授给大众,并愿意长期参与传承、传播、弘扬、发展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承人;就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代言人,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代表和脊梁!
   “中国传承人”荣誉品牌属自主知识产权IP,主要依托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而产生的,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领域的最高荣誉。凡目前正在从事或将来长期从事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制作技艺和技能、传统国学的传授精英、智慧创新等领域的从业者、传承者、传播者都属于可申报对象。
非遗和传统文化《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大数据库从2019年4月初开展入库申报工作以来,就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大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热捧,4月16日,第一个率先入库的是四川省雅安市藏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玉祥同志,陆续雅安、自贡、宜宾、内江、乐山、达州、广安、广元等四川各地市州,还有重庆市、福建省、广西、云南、河南省等地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传承人纷纷响应申报入库工作。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在机构建设方面的情况:
       相关机构设置有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共11人左右;设有专家委员主任、副主任、成员,现有相关专家30余人。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在平台建设方面的情况:
从2019年以来我们建设了“乡土文化网”,“传承人网”网站及公众号、“传承申报中心”小程序、“传承商场”等10个网站新媒体平台。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在投资与运营成本方面的情况:
打造《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大数据库,平台投资成本约130万元;人力及运营成本约160万元;办公与调研成本约80万元;年度三大活动投入: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传承人发展高峰论坛、两届中国传承人春节联欢晚会、首届中国传承产品博览会,共计投入156万元。以上共完成资金投入526万。
        在开展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进程中,大数据库立足中国传承人才大数据库,积极探索打造文化传承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为此,大数据库工作人员分别进入社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考察调研,为拟建立传承社区、高校传承发展联盟(基地)、中小学校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培训联盟(基地)、大学生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孵化园、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游学基地、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游学院等项目作前期的可行性调研,并于2020年1月13日在中国成都举办了规模盛大、规格高的首届中国传承人发展高峰论坛、首届中国传承人春节联欢晚会大型年度活动,2021年在云南西双版纳举办了首届中国传承产品博览会、第二届中国传承人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传承人春节联欢晚会,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中国传承人暨百名最有魅力中国传承人、年度百名杰出中国传承人评选暨颁奖盛典、《中国传承人大典》丛书等系列活动将是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常年举办的重大全国性活动,2021年联合合作单位打造“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双流总部基地”,占地14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
        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立足激活文化艺术生产力,为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让入库的传承人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领头羊,将扛起传承非遗和传统文化的大旗,深入中小学校、高校、社区、旅游景区、乡村……宣讲非遗和传统文化,培养传承新人,建设传承基地,建设传承社区,建设传承文化新村(街),建设传承集市等等,以现身说法去传播、去实践、去启迪、去激发更多的有志之士来参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事业中,甚至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的国家中去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未来,在立足中国传承人大数据中心现有的基础上,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还将携手各方资源,各方力量,逐渐形成文旅、文产大格局,助推非遗和传统文化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特别申明:本大数据库收录的传承人仅代表他本人从事这个领域的文化或技艺的传承,是一种荣誉,而不代表其技艺水平的高低,经营是否合法,以上内容资料均由申报人提供和真实性的确认,一切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