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与技能传承的领域里,亲传弟子和培训学员是两种不同的存在,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传承形式的差异,更是亲情与利益、长久与短暂的鲜明对比。
亲传弟子的关系,宛如一棵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古树,它的根系盘绕交错,汲取着情感与信任的养分,历经岁月而愈发坚韧。师傅选择亲传弟子,往往不仅仅是看中其天赋和能力,更是在漫长的相处中,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师徒的亲情纽带。这种亲情,是师傅对弟子如长辈对晚辈般的关怀与期望,也是弟子对师傅如子女对父母般的敬重与依赖。
2021年10月27日,首届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 师父麻旺
在传统的技艺传承中,师傅会将自己一生的心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亲传弟子。他们不仅会教授技艺的技巧和方法,更会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倾囊相授。就像京剧大师梅兰芳,他对待亲传弟子如同家人一般,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唱腔、身段和表演技巧,还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这种传承是全方位的,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融。亲传弟子也会以全身心地投入来回应师傅的教导,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领悟,将师傅的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2021年10月27日,首届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师父杨要仁
亲传弟子与师傅之间的关系是长久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师傅年事已高,无法再进行实际的指导,弟子依然会铭记师傅的教诲,心怀感恩。而师傅也会一直关注着弟子的发展,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这种长久的关系,是建立在深厚的情感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承诺。
2024年4月29日,在中国传承人五周年庆典 师父李禄(左)
然而,培训学员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各种培训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所谓的“培训”,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割韭菜”手段。培训机构往往夸大宣传,承诺学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某种技能或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实际上,他们提供的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
培训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关系是短暂的,通常只局限于课程的学习期间。培训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表面的技能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员们则是为了获取某种证书或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参加培训,一旦课程结束,他们与培训者之间的联系也就基本结束了。这种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只是一种简单的交易。
2024年4月29日,在中国传承人五周年庆典 师父刘富贵
亲传弟子与培训学员的区别,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亲传弟子所代表的亲情与长久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尊重与保护,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传承。而培训学员背后的“割韭菜”现象,则是商业社会中功利主义的体现,它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忽视了知识和技能传承的本质。
2024年7月1日,第四届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 熊·刘炳军及其弟子与潘辉主任合影
2024年7月1日,第四届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杨嘉谷及其弟子与潘辉主任合影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视亲传弟子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弘扬其中蕴含的亲情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应该警惕培训市场中的“割韭菜”行为,让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回归到它应有的轨道上,让真正的技艺和智慧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2024年7月1日,第四届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师父熊·刘炳军
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孵化基地正以亲传弟子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一批懂感恩、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的新时代传承事业群体,这一举措犹如春风化雨,为中医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7月1日,第四届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师父杨嘉谷
亲传弟子,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民间中医的宝贵经验和独特技艺。他们与师傅朝夕相处,不仅学习专业的中医知识,更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领悟中医的精髓。这种亲传模式,是中医传承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它保证了知识和技能的精准传递。在孵化基地里,亲传弟子们跟随师傅深入学习望闻问切之法,了解各种草药的特性和功效,掌握针灸推拿的精妙技巧。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医人才。
2024年7月1日,在第四届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为师父敬茶
然而,培育新时代传承事业群体,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感恩,是中医传承的文化根基。民间中医的每一项技艺、每一个药方,都是前辈们历经无数次实践和探索积累下来的。亲传弟子们深知这一点,他们感恩师傅的倾囊相授,感恩前辈们的智慧结晶。有一位亲传弟子,在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师傅为了传承中医所付出的艰辛。师傅不仅在医术上严格要求他,还在生活中关心他的成长。这位弟子心怀感恩,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够将师傅的医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乐于奉献,是中医的使命所在。中医自古以来就强调“医者仁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在新时代,传承中医事业的群体更应该具备这种奉献精神。他们走出孵化基地,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的中医诊疗服务。有的亲传弟子利用自己所学的针灸技术,为患有颈肩腰腿痛的患者缓解痛苦;有的则运用中医食疗方法,帮助人们改善体质。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医的奉献精神。
2022年7月1日,第二届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师父杨要仁
培养懂感恩、乐于奉献的新时代传承事业群体,对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短缺、传承困难等。而这样一批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传承者,将成为中医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会以感恩之心对待中医传承,以奉献精神服务社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中医,让中医这一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2年7月1日,第二届民间中医传承人发展大会,师父孙广人
全国民间中医传承人孵化基地以亲传弟子为核心,培养新时代传承事业群体的举措,是中医传承道路上的一次积极探索。相信在未来,这些懂感恩、乐于奉献的传承者们,将像一颗颗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中医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医的光芒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