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热射病的一些浅见
来源:传承人网 | 作者:王勇刚、钱向阳、汤中奎 | 发布时间: 2022-07-21 | 431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通俗地理解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医生提醒,热射病重点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如必须外出则要做好防暑防晒准备,例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备好防暑药品,及时补水补充盐分,同时保证日常充足睡眠。一旦感觉身体不适、发烧、乏力,一定要及时就医。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二、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热射病发病特点与 3 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A、中暑的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 >30°C 或相对湿度 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C 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B、 易感因素     

a.个体因素:①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②脱水;③睡眠不足;④缺乏热习服训练;⑤肥胖;⑥低血钾。      

b.环境因素:训练场地及工作热负荷过重,强烈的太阳直射。

c.组织因素:与体能不相适应的工作以及训练计划,不适当的训练和休息周期,补水不足。

易感因素的叠加,增加了热射病的严重程度,并与预后相关。

 

三、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a.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 留言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