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热射病的一些浅见
来源:传承人网 | 作者:王勇刚、钱向阳、汤中奎 | 发布时间: 2022-07-21 | 4306 次浏览 | 分享到:

b.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 38°C 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c. 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c1.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临床表现: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工作中或者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救治原则: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口服补液盐,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9%NaCI 溶液),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

c2 .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起病迅速,口渴、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升高或正常。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救治原则:①迅速降温;②当血容量严重减少、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如果血压随体位波动,应继续补充生理盐水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失液量可在 48h 内缓慢补充,过快纠正高钠血症可引起脑水肿,导致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c3.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劳动者要果断中止高温作业、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及时就医。  

  • 留言
提交